在这次“教学督导、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中,我可谓受益匪浅。这次研讨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深化了我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解,更使我对教学评价改革和教学督导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研讨会上,首先由薛成龙教授做了主题为“质量文化视角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兼谈教学评价改革与教学督导”的报告。他强调了质量文化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质量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态度,构建积极、健康的质量文化,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在谈及教学评价改革时,薛教授指出,我们必须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这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评价等,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持续改进。薛教授强调,教学督导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还要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教学督导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能够准确判断教学质量的好坏,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同时,教学督导还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在报告中,薛教授提出的“六环联动”措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六环”分别是研究驱动、竞赛撬动、培训助力、咨询互动、评估推动和师范带动。研究驱动意味着我们要通过科学研究来探索教学质量提升的规律和途径;竞赛撬动则是通过举办各类教学竞赛来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培训助力则是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来提升师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咨询互动则是通过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来促进教学信息的共享和反馈;评估推动则是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来检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效果并推动其持续改进;师范带动则是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来带动整个教学团队的提升。
中山大学王金发教授以“教学督导的学术性与教学质量保障作用”为主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学督导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提到了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的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思想。他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三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他认为教学督导必须具备“必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报告中,王教授还详细阐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他从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教育评价是引导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我们必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公正、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智丰教授以“发挥督导作用,提升教师水平,保障教学质量”为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张教授从督导的主要任务入手,详细阐述了督导工作的核心职责和目标。他强调,督导不仅要关注教学质量,还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何做好督导工作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包括制定科学的督导计划、采用多元化的督导方式、注重与教师的沟通和反馈等。他提醒我们,在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和风格;在听课后要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张教授还特别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他认为,课程思政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督导,我们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这次厦门研讨会是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三位教授的精彩讲授以及与其他学校同行的深入交流,让我深受启发,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在实践上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收获颇丰,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分享人:校级教学督导研究员闫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