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19日,第17届高等教育教学督导、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术会议在长沙举行,全国192所高校教学督导和质量管理战线500余名代表齐聚星城,共襄盛举。本次会议聚焦“教育强国规划纲要解读”、“数智化助力教学督导工作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文化建设的理论、路径与实践”三大主题论坛外,还开设了“Al助力督导评价改革论坛”、“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评估、整改论坛”、“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三大平行论坛。三天的思想碰撞与案例研讨,给我这名扎根教学一线20年的督导教师带来了满满的收获,不仅让我对督导工作内涵有了更深理解,也对未来的督导工作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考与规划。以下是本次学术年会的学习心得。
1、革新督导理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教育督导体系,健全各级督导机构。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座谈会也提出了“教育强国、评价何为”的时代命题。结合实际,在未来的督导工作中,我要紧密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将政策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督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2、引入先进理念
随着高等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变化,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层出不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科学、准确、全面地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发现教学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规律。例如,通过智能教学分析系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改进建议,也为督导工作提供更客观、详细的依据。作为督导老师,我必须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课程、阅读专业文献等方式,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趋势,提升自己的专业判断力和督导水平。
3、优化督导方式
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评价为主的督导方式,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督导。通过深入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运用等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指导。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4、尊重教师个体
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和需求各不相同。在督导工作中,要注重个性化督导,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督导方案。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可以与其共同探讨教学创新和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督导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和指责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督导过程中,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教师交流。倾听教师的想法和困惑,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天的学术盛宴让我深刻认识到,督导工作者既是质量守门员,更应是改革助推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革新理念、提升素养、优化方式、强化协作,为提高外事学院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人:校级教学督导研究员李英)